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,弘揚偉大建黨精神,傳承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,推動中共黨史、偉大建黨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教育宣傳,充分發揮中共黨史資政育人作用,11月16日,由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、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發展中心、高等學校中國共産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辦,江西科技師範大學承辦、中共于都縣委協辦的高校黨史教育研讨會在贛州市于都縣召開。
教育部、江西省有關領導,黨史黨建學科、黨史教育領域知名專家,研讨會征文作者,共200餘人參加會議。
我校伟德bevictor中文版/馬克思主義學院馬斌教授、鄭德全教授、周廣喜老師應邀參加研讨會,并在分論壇上作交流發言。其中馬斌教授的《解析百年大黨的成功密碼》和鄭德全教授、周廣喜老師的《“第二個結合”從理論與實踐維度進一步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内涵》兩篇論文被會議集收錄。
研讨會上,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黨委書記、副院長宋學勤教授以“中共黨史黨建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要義與進路”,四川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蔣永穆教授以“中國共産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邏輯”,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丁俊萍教授以“從黨建視野看遵義會議的重大意義”,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周向軍教授以“新時代新征程要更好發揮精神偉力”,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丁曉強教授以“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維度”,湘潭大學研究基地主任李佑新教授以“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的重大意義”,井岡山大學原校長、研究基地主任張泰城教授以“紅色文化資源的研究現狀與發展态勢分析”,江西科技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、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劉國雲教授以“《可愛的中國》的曆史意義”為題先後作主題發言。
本次研讨會旨在進一步推動高校專家學者回顧和總結新中國成立75年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成就和經驗啟示,科學總結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曆程、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内涵、增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動力,推動中共黨史研究教育宣傳與高校紅色文化資源育人。同時也加強了高校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。
圖/文:周廣喜
審核:楊萍萍